由于缺乏经验,各地将普通公路的交通管理模式照搬到高速公路的管理上,但高速公路的交通模式大大不同于普通公路,速度高、交通量大等因素,使高速公路管理出现很多新问题。自1988年我国的第一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交通事故发生起数和死伤人数持续上升。因此,建立适应我国高速公路的安全管理模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不可忽视的高速公路安全管理
我国正处于高速公路建设迅猛发展时期,高速公路发生重大事故,其政治影响和经济损失都十分严重,所以,研究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率只有一般公路的1/3至1/4,但是由于高速公路上车速快,一旦发生事故,其严重性要大很多,高速公路事故的死亡率甚至是一般公路的两倍。这就需要提高驾驶人的驾驶技术和安全常识,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系数,也需要加强高速公路安全管理水平。高速公路安全管理涉及面广,内容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交通安全教育,即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普及交通安全的常识和高速公路的使用知识;二是安全法规建设,完善适用于高速公路的安全法规,使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三是道路及其安全设施的验收与管理,对安全设施进行维护和管理,制止和处理各种侵占、破坏公路、公路用地及公路设施的行为,以消除安全隐患;四是其他维护高速公路安全秩序的管理手段,包括纠正交通违章,处理交通事故,道路治安管理,交通污染管理等。
完善安全管理体系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是一个由人、车、路、管理组成的系统问题,这4个因素相互协调、相互作用,任何因素出现问题,都将影响到交通安全。其中人的因素至关重要,高速公路上的事故由人为因素引起的占95%。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制动性能、转向操纵性能等对交通安全也有很大影响。高速公路本身的构造、安全设施也是影响交通安全的因素。交通管理,对保障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驾驶人的因素人的因素主要体现在驾驶员缺少高速公路行驶经验,缺乏高速公路交通常识,驾驶员长时间疲劳驾驶,以及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法规意识薄弱,例如:酒后开车、超速行驶、疲劳驾驶、违章超车及违章装载、车辆间距过近等。在雨雾天气及路面结冰或雨后积水时,更容易发生交通事故。此外,乘车人在高速公路上随意上下车以及擅自在高速公路上穿行都是引发交通事故的原因。
行驶车辆的因素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对于行驶的车辆也有一定要求,不但车况要好,车辆在长途行驶高速公路之前都要进行维护和检查。而轮胎爆裂是我国高速公路发生交通事故的最普遍原因之一,因此引起方向失控的情况十分严重,占车辆引起交通事故的19%,其他的原因包括发动机故障、发动机过热、电气故障、燃料用尽等。此外车速过高或过低对于高速行车都是十分危险的,还需注意行车道的占用,货物运输车辆还需注意载物的规定,不要超载,不要偏载造成离心力过大而发生交通事故。
高速公路自身的因素这个主要从两方面来讲:一是由于高速公路车速高的特点,路面异物或路面破损都可能导致大的交通事故,因此高速公路的日常保养也非常重要。二是指高速公路本身的线形设计和道路结构。其中线形设计与交通事故关系较大,如道路的曲率半径过小、直线距离过长、视距过小、纵坡过大、平纵线形不协调等。
此外,路面的强度稳定性、平整度和抗滑性也是影响高速公路安全行驶的原因。
管理的因素高速公路的管理在我国一直以来都没有统一的模式,大部分的管理都处于“一路两制”,这使得公安部门和交通部门职责不清,整个管理极容易出现问题。此外,管理的硬件设施落后,科学化管理水平低,也是影响高速公路安全的因素。
细化安全管理办法
高速公路的安全管理牵涉到方方面面,除了驾驶人、行驶车辆、路面设计等还涉及到重点部位管理和养护管理等许多方面。
对驾驶员加强教育和管理,提高驾驶员的素质。
有关部门针对高速公路的行驶特点,应该对驾驶员进行专项高速公路行驶安全教育,让驾驶员懂得高速公路行驶中的注意事项。也可以在收费站、服务区等地设立公示牌或者宣传牌对驾驶员进行提醒和警示。提醒驾驶员在行驶前应注意制定合理的行车计划,不要疲劳驾驶,不要超速行驶,对车辆要进行必要的检查,按要求使用安全带。此外,也可利用传单或者其他手段加强对全社会的安全法规教育宣传。对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的车辆要保持良好的车况,按时进行保养,及时维修。行驶过程中严禁超速行驶,注意保持车距,严禁超载。对超速、超载的车辆配合交警部门进行必要的处罚,并结合安全教育,使其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
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自1997年以后进入大发展时期,截止到2011年,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8.5万公里。随着高速公路不断建成和投入运营,如何管好、用好高速公路成为十分迫切的问题,于是高速公路管理研究应运而生了,其主要内容之一就是高速公路安全管理。